设计师眼中的“网红”美术馆,是什么让艺术长久屹立?
北美
北美 > 文旅 > 正文

设计师眼中的“网红”美术馆,是什么让艺术长久屹立?

11月,随着上海一系列艺术展的相继推出,存放展品的美术馆们也进一步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座美术馆,成为了联系人与环境的纽带,与之共生共栖。这个艺术月,我们和从北到南的美术馆设计师们聊了聊,关于美术馆、环境以及人的关系。

11月的上海,虽然傍晚的温度已经降到10摄氏度左右,但位于徐汇滨江的油罐艺术中心仍有不少市民在此散步。在写着“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的休憩平台上,歇脚的人们听着广场上播放的押尾光太郎的《Dear…》,聊天发呆。

从油罐艺术中心的休憩平台上看出去的风景

从油罐艺术中心的休憩平台上看出去的风景

油罐艺术中心的5个油罐原本隶属于上海龙华机场,1966年机场停用后油罐被保留了下来,经OPEN建筑事务所改造设计后,成为了集展览空间、广场、花园、绿地、书店、教育中心和餐厅等于一体的艺术中心。

今年,OPEN建筑事务所入选了由《安邸AD》杂志主办的AD100榜单,该榜单每两年推出100位/组在中国建筑、室内设计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人才。恰巧,今年AD100的颁奖典礼也在此举办。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李虎称:“这是一座公园里的美术馆,建筑其实变成了大地景观的一部分。我们在做建筑的过程中,其实是把它当作一个大地艺术来做。”

现如今,这座开放的美术馆让原本废弃的机场有了新的生命,为人和环境提供了另一种相处的可能。

UCCA沙丘美术馆

UCCA沙丘美术馆

目光远离城市,来到北方的自然之中,在阿那亚社区北戴河黄金海岸的沙丘上,同样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UCCA沙丘美术馆“消隐”于此。

考虑到美术馆和自然的关系,李虎认为应该将美术馆隐入沙丘之中。他选择在沙丘里挖掘洞穴,并让洞穴的高度顺应沙丘的地形。在美术馆完工时,建筑工人又把沙子覆盖回去,并在上面种上植物,恢复沙丘的自然生态。

近些年,由于沙丘阻碍了一线海景,所以极容易遭到人为破坏,而沙丘美术馆的出现有望维护千百年累积而成但依然非常脆弱的沙丘生态系统。沙丘和美术馆成了彼此的庇护,平衡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现如今,阿那亚已然成了中国当今“文艺网红地”之一,离大海不到100米的沙丘美术馆,吸引了人们长途跋涉到此,游人又带着与环境的连接,回到他们各自的城市。

沙丘美术馆给人带来的影响就像沙子一样,微小,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又确确实实在改变一些观念。正如OPEN建筑事务所的另一位创始人黄文菁所言,美术馆可以连接自然、连接人群,乃至建立个体与自我的连接。

松美术馆,摄影:夏至

松美术馆,摄影:夏至

离阿那亚不远的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199棵松树在一抹白墙的衬托下徐徐展开,两端古建与中间极简当代建筑相呼应,这里坐落着松美术馆。

在松美术馆的设计师、2021AD100获奖工作室朱周空间设计的创始人周光明看来,“松”落实了自己当初的概念——“艺术的容器”。“当人们走进这个空间,被松树包围时,已经处在艺术之中,颠覆了逛展览必在室内的传统。”

与油罐艺术中心和沙丘美术馆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理念的一致,松美术馆的前身是马场,项目本身也可以说是“旧房改造”。

朱周空间设计的另一位创始人朱彤云认为,从设计师的角度需要更谨慎且节制的去设计。“我们生活中充满了需要与想要之间的拉扯,低碳节能让我们需要更思考对环境的良善,从而对我们的‘需要’会更认真审视,作为设计师必须将之视为责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才能创造可持续性的未来。

视线再从北京的郊区转到香港的中心,11月开幕的M+博物馆占据了西九龙的最佳地段,坐拥维多利亚港的五光十色。M+是香港第一个专门研究20至21世纪视觉文化的机构,更是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和上述融入环境的美术馆相同,M+的造型是一个倒转的“T”字,以一个“公平开放”的现代方式融入在西九文化区中。正如大楼的外形,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M+的愿景是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以及新颖的学习体验,致力于创造一种将人、物和空间联系起来的活跃文化。”

M+的地下有一个“潜空间”,沿着地下机场快线地铁隧道挖掘建造而成,在设计上是一大挑战,最终也成了这座大楼的举出和特色的开阔场所。“要在香港这样的城市将艺术融入生活,一定要从基础做起。我们的M+计划,正是由城市的地底开始。”大楼的设计师Jacques Herzog介绍说。

值得注意的是,M+大楼的外立面以水平结构覆盖了14万块陶瓦,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天然矿物打造而成。作为环保材质,陶瓦可以帮助大楼御热,同时减少湿度及风力的影响。

用美好的设计和耐用的材料让建筑成为经典,正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正如李虎所言:“绿色可持续发展,除了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认可。一座美的、能长久屹立的建筑,远比不断推翻重建的‘环保’大楼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