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两会”】提质扩量增效 打造制造强省
安徽
安徽 > 资讯 > 正文

【喜迎省“两会”】提质扩量增效 打造制造强省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是强省之基。衡量制造业竞争力,一看质量好不好,二看规模大不大,三看效益高不高。我省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加快打造制造强省,工业制造业稳定恢复、增长结构优化,2021年1月至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8.2%。

创新赋能 推动质量跃升

全球首艘混合动力化学品船“安徽造”。12月中旬,由芜湖造船厂建造、采用液化天然气和燃油双燃料推进并匹配电力驱动的“Prospero”号在上海签约交付瑞典客户。该船建造过程中,芜湖造船厂起草行业技术标准1项、申报发明专利25项,填补了我省造船业双燃料船型和冰区加强级船型的空白。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制造业重点领域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省经信厅科技处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省有新型显示、智能语音、新材料等领域24项制造业揭榜攻关任务成功结题,8项成果打破国外垄断,如柔性显示超薄玻璃盖板的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高强柔性玻璃盖板从上游基板材料到下游盖板产品应用的全部国产化。

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枢纽。 2021年,我省成功创建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兼顾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育等重大需求,我省科学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创新。两支“国家队”的身后,是30余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00余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深厚梯队,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数量占规上企业的8.4%,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占规上企业的六成以上。

不断涌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带动安徽制造的行业话语权、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1年,我省认定省级新产品436个、工业精品120个,更多皖企皖品皖货逐渐成为高质量高标准的代名词。

精准招引 壮大产业规模

“仰望星空”逐梦航天,“脚踏实地”做实产业。2021年12月27日下午,合肥高新区与国内商业航天领军企业银河航天签约,银河航天全球遥感卫星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合肥。这是半年内又一个“牵手”合肥的行业头部企业,显示我省布局空天信息产业新赛道的步伐正在加快。

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安徽制造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按照省委部署,省政府逐项开展专业化设计,组织编制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生命健康、智能家电、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省领导挂帅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各地各有关部门“挂图施工”,奋力打出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的攻势和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已开工项目602个、总投资额3053亿元;签约项目1326个、总投资额8273.9亿元。

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的成功举办,是过去一年我省制造业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省突出制造业“双招双引”,大会期间集中签约项目399个,投资总额3743.2亿元。签约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类项目66个、投资总额1463.7亿元,涉及整车集成、智能网联、动力电池、电驱电控、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签约通用航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类项目99个、投资总额525.6亿元,为我省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增添了新动能。

家电“四大件”年产量近亿台、约占全国1/4;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从砂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面板产能约占全球10%;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到材料、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等较完整产业链条;光伏产业汇聚上下游企业超过150家,光伏逆变器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聚焦十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安徽制造业“守土开疆”,规模总量不断壮大,能级稳步提升。

加快转型 促进效率变革

位于宁国市经开区的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排气系统管件等产品,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超过2020年全年。几年前,该企业曾因生产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低而产能不足。宁国市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隆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设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亩均税收35万元以上。

作为一项牵动全局的改革,“亩均论英雄”改革于2021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根据相关政策,对工业企业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分类采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举措,依法依规实施差别化财税、用地等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

在“亩均论英雄”等改革牵引下,我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步伐加快。 2021年1月至11月,全省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500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41家、绿色工厂60家、数字化车间227个。工业互联网强劲起势,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和专项支持政策,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万人培训、千企诊断”,打造全国首家省级政府主导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57%、居全国第五位。

技术改造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我省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促进产品、企业、产业全面升级。2021年1月至10月,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9%,累计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96项。

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制造业强则经济强。我省将继续高擎制造强省大旗,奋力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强基筑势赋能。

来源:安徽日报